logo 知识库首页 ->ETABS ->剪力墙设计 ->墙肢标签和连梁标签的标记原则
墙肢标签和连梁标签的标记原则
创建者:刘慧璇,编辑者:张志国,最近更新:2025/02/23 17:50:35

问题描述:

        ETABS 为了统计剪力墙的设计内力,需要对设计对象分别标记墙肢标签和连梁标签,然后基于标签统计设计对象的内力。请问,墙肢标签和连梁标签的标记原则是什么?

解答:

        在同一楼层内,定义为一个相同名称标签的墙肢或相同名称标签的连梁,将作为一个设计对象,ETABS 将基于标签统计内力、设计配筋。

        对于墙肢标签和连梁标签,用户可以在模型绘制完成后通过【指定>壳/框架>墙肢标签】或【指定>壳/框架>连梁标签】完成指定。点击对话框中的【修改/显示】按钮,可以在弹窗中自定义墙肢或连梁的标签号。

        除了可以对壳对象指定标签外,ETABS 也支持对框架指定标签。例如:对框架模拟的端柱指定墙肢标签,相同标签的端柱和墙肢将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构件设计;同理,对线单元模拟的连梁指定连梁标签,线单元也可以作为连梁进行构件设计。

        墙肢和连梁的标识是由楼层和标签共同决定唯一性的。对于墙肢同层内相同标签的对象为一个整体,不同的楼层则可以用同一标签代表不同的墙肢,这对设计没有任何影响。对于连梁楼面标高处上下各半层范围内相同标签的对象为一个整体,该范围以外同一标签代表不同的连梁,当深连梁的深度超过半层层高时,可在连梁标签对话框中勾选“多层”,此时超过半层范围的同一个连梁标签仍为一个整体。

        为了更清楚的说明墙肢与连梁的标记原则,接下来将分别举例说明:

示例一:筒体剪力墙

        如图 1 所示,P 开头的为墙肢标签,S 开头的为连梁标签。左右两部分筒体由线单元模拟的 S3 连梁和 S4 连梁连接,筒体左半部分和右半部分展示了两种标记标签的方式:

        筒体左半部分由 P5 标签的墙对象和端柱以及壳单元模拟的连梁 S2 组成了 C 形组合墙;

        筒体右半部分由多段一字墙(包括 P10、P9、P8、P7 墙肢)和壳元模拟的连梁 S1 组成。


(a) 平面图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(b) 立面图

1 筒体剪力墙

示例二:单片剪力墙

        图 2 中的四层剪力墙由左侧的一字墙 P1、中间的连梁和右侧的一字墙 P2 组成。左侧剪力墙的墙肢标签虽然都是 P1,但 ETABS 会基于楼层识别剪力墙,所以每层剪力墙单独设计。

        连梁则根据构件所处位置判断,由于图中相邻的连梁对象均位于同一层的上下各半层范围内,所以标记为同一标签的相邻连梁对象将作为一个整体,不同楼层则分别统计内力,即图 2(a) 与图 2(b) 的标记效果一致。

        以图 2(b) 为例,连梁 S1 属于 Story4,标记 S3 的两个面对象为一整片连梁,属于 Story3。同理,S2 属于 Story2,S11 属于 Story1。这四片连梁独立设计,互不影响。

(a)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(b)

2 单片剪力墙

示例三:深连梁

        图 3 中的连梁标签均为 S1,由于连梁深度较大,超过了半层层高,程序将根据面对象所处位置识别连梁的划分范围。Story5-Story4 之间的连梁由上下两个面对象组成,虽然下方面对象的范围超过了半层层高,但是顶部仍处于 Story5 的半层范围内,因此该面对象仍属于 Story5,ETABS 将这两个面对象识别为一个整体,从连梁内力图 3(b) 可以看出,两个面对象为一片连梁。

        Story4-Story3 之间的连梁由六个面对象组成,由于底部两个面对象位于 Story4 的半层范围外,因此这两个面对象被识别为一片连梁,其余四个面对象被识别为另一片连梁。从连梁内力图 3(b) 可以看出,两片连梁分别输出内力,但这不是期望的效果。


(a) 连梁标签示意图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(b) 连梁内力图

图 3 深连梁

        为了实现 Story4-Story3 之间的面对象识别为一片连梁的效果,可定义一个勾选了 “多层” 的连梁标签 S2 来标记这六个面对象,如图 4(a) 所示。从内力图 4(b) 可以看出,被标记了多层连梁标签 S2 的面对象被识别为一个连梁,符合预期。


(a) 连梁标签示意图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(b) 连梁内力图

图 4 深连梁(调整后)

        需要注意的是,当其他楼层也存在深连梁时,应该重新命名标签并分别标记,例如:多层连梁标签 S3、多层连梁标签 S4 等。否则,所有被标记了相同的多层连梁标签的对象将被识别为一个整体,这与真实情况不符。

  • 关键词列表
B
L
Q
相关文章:

用户登录

用户名:

密码:

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