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ogo 知识库首页 ->CSiBridge ->上部结构 ->预制混凝土I型肋梁桥钢束定义
预制混凝土I型肋梁桥钢束定义
创建者:吕良,编辑者:吕良,最近更新:2020/11/03 10:52:21

问题描述:

       在预制混凝土I型肋梁桥建模时,选择“Precast Concrete I girder”主梁截面。在主梁截面定义窗口中,可直接定义该主梁的预应力钢束布置,该钢束是如何定义的?

 

解答:

       预制混凝土I型肋梁一般采用先张法施加预应力,与后张法钢束布置不同,先张法钢束多采用直线布置或折线布置。为方便此类预应力钢束的定义,程序在“主梁截面”选项卡中设置了相应的钢束定义模板,可快速定义。注意 这里仅能定义直线钢束或是折线钢束,无法定义曲线钢束。曲线钢束可以在【桥对象】选项卡“钢束”中定义。

       程序中依据钢束是否为直线及是否为全粘结可将钢束分为四类:

  • Straight: 平直预应力钢束。
  • Harped: 折线预应力钢束。
  • Debonded: 非全粘结平直预应力钢束。
  • Harped and Debonded: 非全粘折线预应力钢束。

其一般定义流程如下:

1.指定钢束轴网点的位置

       在【轴网点】中,输入“底部钢筋保护层的厚度”及“钢束间距”,程序自动由此确定各个钢束可布置的轴网点。例如将底保护层厚度设为0.04m,将钢束间距设为0.08m,此时程序会在I型梁肋范围内,采用小圆圈显示出可布置钢束位置的点,如下图所示。


       其分布规则为:轴网点按照行列布置,行列的间距均为钢束间距。其中钢束第一行距截面底的距离等于保护层厚度,这里为0.04m,其他行依次按钢束间距0.08向上布置。列按截面中心线对称布置,左侧及右侧第一列距离中心线的距离为1/2钢束间距,对于该模型其间距为0.08/2,其具体分布形式如上图所示。

2.指定平直预应力钢束位置

       将钢束类型设为“Straight”,然后选定钢束截面,在钢束布置右侧,点击“修改/显示”。点击钢束相应位置处的轴网点,轴网点由空心圆变成实心圆,则表示该位置处布置了钢束。如下图中布置了四束钢束,左侧会显示钢束与梁的相对位置关系。平直钢束仅需定义跨中位置处的布置,因此右侧“operation”中仅选项“在中跨定位钢束”可选,其他选项均为灰色,不可选。

3.指定折线预应力钢束位置

       将钢束类型设为“Harped”,然后选定钢束截面。在钢束布置右侧,点击“修改/显示”。首先确定“Harped”钢束在跨中的布置,然后再定义“Harped”钢束在端部的布置。

       如在四根平直钢束上侧布置两根折线钢束,定义步骤如下图所示:步骤1,首先指定跨中钢束位置,选择相应的轴网点确定钢束位置,选中之后该轴网点会变成实心圆。步骤2,定义两端钢束位置,在“operation”中选择“Harp钢束”,此时断面视图切换为梁端截面,点击钢束在梁端截面对应的轴网点,选中后该点会变成蓝色。同时该折线钢束在跨中截面对应的轴网点会变成蓝色小方框,表示与端部钢束的对应关系,具体如下图所示。

       步骤3定义钢束弯折起点,可以采用绝对值或是相对值的方式表示,这里采用相对值方式定义,弯折点的起点为0.2。定义完成后,在右下侧会显示钢束的纵向布置及各个断面的布置,如下图所示。点击确定即可完成钢束的定义。

       这四类钢束中“Straight”和“Debonded”两类钢束的定义方式类似;“Harped”和“Harped and Debonded”两类钢束的定义方式类似。不同的是,非全粘预应力钢束需要指定粘结点距离梁端的距离,这里不再赘述。

  • 关键词列表
Y·
相关文章:

用户登录

用户名:

密码:

×